与有关设计部门负责人聊一聊在上海创立设计工作室

平面设计这个概念,老实说,在我的理解里它是一个进口的概念。就像当代艺术在中国一样,它不是一个在中国有过线性发展的领域,而且已经被高度殖民。


艺术家谭天访谈:“如何成为一名当代艺术家”

当我们去注重艺术的细节,当我们去传达一件艺术品是不是能更好地传达这个艺术家的观念的时候,其实都是在不断削弱艺术家本身。而艺术家,如果他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话,那他真的就是一个被消费的群体,而且他永远都是一个弱势群体。


ZK/U(柏林艺术与城市化中心)中心负责人Matthias访谈

在德国,能成为艺术家,把艺术当作你的工作的可能性是2%。通过售卖作品或成为策展人来谋生的概率只有2%。剩下的98%会去从事完全不同的行业。


旅居柏林的英国青年艺术家 Erin 访谈

生活成本的差异造成的影响还挺大的。我从来没真的在伦敦生活过,但我认识的在伦敦做艺术的人之所以能这么做都是因为他们有令人难以致信的优越处境。


奥地利艺术家 Eva 访谈

我觉得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产出了。没有什么争执,也没什么先锋。所有的事情都很容易,很美好,很酷很文艺。艺术世界也是一样,所有的东西某种程度上都是非常智性和知识分子式的。


 法国艺术家 Francois 的访谈

我更愿意从更宏大的角度考虑事情。所以,那些小小的画廊世界,小小的当代艺术,那些小把戏……我尽量远离。


冰岛艺术家 Egill 的访谈

我觉得艺术中有一种力量是永远不会被金钱和资本主义所俘虏的。这种力量在很多艺术作品里都存在。即使是那些试图做得好卖的作品,你也还是可以瞥到其中的一些美。


陆上行舟 —— 德国艺术家Daniel访谈

虽然这是一种对无用之事的征服,但它带着很强的能量。而把这样的能量变成一件作品,则会让它变得愈加强大。


与骑摩托车穿越中国的德国留学生 Kenneth 聊一聊

我并不是在美化中国,说它有多好什么的,我看到这些问题。我特别厌恶薪酬的不平衡,我讨厌有一小部分的人口极端富裕——会有人开着保时捷和法拉利到俱乐部门口。当然,如果我到这里开始工作,那也是因为我所来自的地方、因为我的皮肤颜色所带来的优势,这些都很有问题。


与现居柏林的台湾艺术写作者 Ida Yang 畅谈异国生活

我记得五六年前来柏林的时候,其实路上很少有亚洲面孔。在画廊工作也根本不会看到亚洲面孔。但今年我这次来有蛮大的感触,因为发现几乎每个大画廊现在都会雇一个亚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