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neth.jpg

Kenneth是一名来自德国的艺术学生。2018年,他在上海进行交换生学习。在项目接近尾声之时,他决定组装一辆电动摩托车,并把它从上海骑回斯图加特参加毕业典礼。

2018年5月22日,我们和当时正在公路旅行途中住在新疆一个小旅馆里的Kenneth通过Skype进行了这次访谈。

Q: 你好吗?最近怎么样?

A: 老实说,昨天真的特别糟糕。我到了乌鲁木齐,订购了一些摩托车上的零部件。基本上,我的摩托车每小时的时速是38公里,真是慢得折磨人。我发现如果我换掉一些零部件的话它可以跑得更快。于是我买了其中一个零件,我以为其他的零件能在当地买到,结果却并不是这样……

( Skype通话受到了干扰,信号很差,掉线了。)

在试着重新连线后…..

Q: 我不确定是我的WIFI不稳定,还是你的?

A: 我觉得是我糟糕的新疆网络,新疆的网真的是太烂了。我之前在一个荒无人烟、海拔3千米高的地方都有4G网络。但在乌鲁木齐,我只有3G,而且连WIFI信号都很差。

Q: 你觉得他们是故意的吗?

A: 我听一个朋友这么说过,如果你是中国人,在新疆是不能用VPN的。我的VPN是可以用的,没什么问题。但这里没有4G网络,我猜这是故意的。对,因为我一到新疆就只有3G网络了。

Q: 我看了你在微信上发的旅行经历。貌似这你的摩托车不是第一次坏掉了?

A: 是的,一直都有各种不同的问题:设计的问题,维护的问题。基本上,之前只有一次是真的需要修理一些部件,大多数时候都只是一些维护的工作。我觉得还行,这是一辆很便宜的电动车,而且我已经开了4000公里了。

Q: 你是怎么想到要自己组装电动车,然后骑着这样的车回国的?

A: 我以前做过一些和摩托车相关的作品,主要是和美国的摩托车文化有关。我父亲是一名摩托车俱乐部的骑手。我之前做过一些和这相关的作品和一些跟摩托车的重要性有关的作品。在中国的时候,我开始对当地人对轮上运输的态度,以及“由机器主导的生活”这一话题感兴趣。我一开始的想法是,人们是如何对摩托车产生认同的;而现在更多的则是,我们是如何在广义概念上对科技产生认同的。因为我有与摩托车相关的创作背景,所以我觉得“摩托车作为日常政权和日常惯例的给予者”是一个很好的展开工作的隐喻。

Q: 你是故意要把车做成DIY的感觉,而且骑起来比较慢的吗?这个元素是你项目初衷的一部分吗?

A: 我本来以为我是一个好机械师来着。淘宝的广告保证我可以每小时开到45公里的时速,这速度本来是足够的,能让我在一天里以不错的平均速度达到理想的公里数。我本来基本上是在进度上的,进展得还不错。但是我在摩托车人体工程学方面却不是专家,所以我的背开始痛,手也开始疼。我把这归结于我每天要在车上要保持6到7个小时的坐姿。

Q: 在颠簸的路上一直保持同一个姿势会很难坐得住吗?

A: 主要是因为一直保持同样的姿势。现在已经舒服些了——我把手柄抬高了位置,也更换了腿的姿势,所以现在好一点了。目前主要是要减少在车座上坐着的时间。我试着让骑行变得稍微快一点,舒服一点。

Q: 你为什么想要开始这趟旅行?你提到你之前做过和摩托车文化相关的作品,所以这也是一个你在进行中的艺术项目吗?

A: 是的,我作为一名摩托车骑手的儿子长大,但自己却从没长时间在摩托车上呆过。我从来没进行过摩托车旅行,从没理解过骑行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和摩托车之间的这种联系到底意味着什么。所以,我设想,通过一段相对极端的旅行也许能让我更接近这些问题的答案。

Q: 现在你已经在路上了,是什么感觉?

A: 是的,很有意思。一直保持同样的坐姿连续好几个小时,对我的身体产生的反应,真的和我之前在工厂里做过的工作很像。但和工厂工作不同的是,我的脑子不会被重复性的任务所占据。我有时间去想问题和反思,我的思绪会飘向哪里还挺有意思的,我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之类的。

Q: 对了,我的其中一个问题是,我试图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段时间一个人旅行,你会觉得孤独吗?一直坐在车上会觉得无聊吗?你骑车的时候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

A: 如果我一天骑行一百五十公里以上的话,那最后的五十公里真的是非常痛苦。很多时候,比如最初的五十公里,我都只是在进入骑行的状态;第二个五十公里,我会想很多东西——很多时候我会回想起许多之前发生过的事。它们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发生?为什么它们让我感到痛苦?我可能哪里做错了?下次要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我倒不太会真的感到孤独,因为我的未婚妻在上海,她会在我孤独的时候陪我打电话聊天。而且我在路上碰到了20多个人,我们还在保持联系。比如有个卡车司机,我们会分享所在位置的定位。我们是在乌鲁木齐附近的红山口休息站碰到的,一起喝过一杯啤酒。现在我们经常给对方发路上的照片,聊我们到哪了、怎么样、感觉如何。

Q: 卡车司机都有些什么感觉?你会说中文吗?

A: 是的,我们用中文打字。他是山东人,应该昨天才刚到家。他用疯狂的速度穿越中国。现在他已经又在回新疆的路上了。他差不多一直在这两个城市之间来回往返。他说:“对,明天我要回新疆了。”“哦,操!”我回复他说,“太辛苦了吧!”我还给他发了伤心的表情。然后他说,“我这是在工作啊,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我觉得有时候,那就是人们面对生活的反应和态度。就好像,“这就是我们谋生的方式。它不是那么棒,但我们就是干这个的。我们可以伤心,可以抱怨,或者就接受现实。”也许那才是应对生活的方式?我不知道。

Q: 听上去你并不同意那样的态度?

A: 老实说,我很佩服他们,但我自己不会这么做。

Q: 所以那些你碰到的人,他们是怎么看你的?你怎么跟他们描述你在做的事?他们是怎么想的?

A: 如果我说这是一个大学的项目的话,会很难跟他们解释。我试着用自己简单的中文解释,但即使我说这是我的毕业作品,他们也听不明白。这可能是艺术家和非艺术家的问题吧。所以,我后来就总是说这是一次旅行,我在边骑行边拍一个延时电影。就是这么简单。

Q: 他们会觉得那很酷吗?还是觉得你是个疯子?

A: 他们有的人的反应是,“哇!厉害!”到“哇哦!”有的人则会说:“哈?三个月的假期???三个月的假期……天呐!”

Q: 但是你说过你经常被警察拦下来。你跟他们也说你是在旅行吗?他们是什么反应?

A: 我跟警察会强调这是一次旅行。而且基本上不会承认我在拍摄的事情,我不会提到我在拍摄的照片。而只说,我就只是在骑车,在看美丽的新疆。但每个人都会觉得,“哦哦哦,新疆,你知道那里有点危险吧。不是因为恐怖袭击,而是因为警察可能会拘留你,他们可能会把你的车收走。”

在去乌鲁木齐的路上,我的车在路上撞到了一个锋利的金属片之类的东西,爆胎了。于是我不得不买一个新的轮胎、后胎和内胎。然后我花了一下午时间修理,结果很快胎就又爆了。然后有警察过来问我:“你在这干嘛呢?”我说,“我的车坏了。”然后他们说:“操,这可是高速公路,你不能呆在这儿。”我说,“我没有……但是……”然后他们说:“这样吧,我们把你的车拖到我们的皮卡上,把你带到乌鲁木齐。这里太危险了,你不能这么推着车在路边走。”

Q: 所以他们帮了你。

A: 他们帮了我。他们先是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到了他们的车后面。然后,他们拍了张照片。而我心里暗暗想着,“为什么要拍照片?”他们说:“请站得离闪光灯远一点,把那灯遮掉,否则我们看不出来你是个外国人。”然后这些警察评论着说:“厉害,厉害。”于是我们就出发了。到了警察局里,他们全副武装地和我拍了一张自拍。其中一个警察带着防弹头盔,另一个则穿着特警制服,拿着一把机械枪。最后他们还帮我找了一家旅馆。

Q: 所以没那么危险?并不像人们担心的那样。

A: 是的。有些警察,当他们看到我出现在小村子里的时候,他们会说:“哦哦哦,哇哦哇哦哇哦,护照。”接着他们拿走了我的护照,给上司打了两个小时的电话,然后把护照还给我说:“没事儿了。路上小心。”

Q: 你是怎么知道往哪儿走的?你用百度地图吗?

A: 是的。挺好用。

Q: 你的摩托车是电动的,需要充电对吗?如果开到一半,车没电了,手机也没电了怎么办?

A: 我用摩托车的电池给手机充电,所以摩托车电池没电的时候,通常手机的电会是满的。只有一次在西安的时候,我推了500米才找到一个充电的地方。还有一次,是在到乌鲁木齐的前一天,那天的风特别大。我本来应该要开100公里的,但实际才开了55公里。而且我的电池在离下一个休息站2公里的时候没电了,所以我不得不推着车走。我知道我能开到的范围限制,所以我会合理地安排。现在我知道起风的时候是挺危险的,因为它会让我的里程数减半。但是问题不太大。

Q: 你能再大概描述一下这次旅途的计划吗?

A: 我这次是从上海一路旅行回我在德国斯图加特的大学城。这趟旅行需要耗时3个月左右,加上现在我碰到的这些问题,估计还要久。这会比我预想的要贵很多,而且等我到家的时候会背上一身债。不过也还好,我是说,全球范围来看,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从学校毕业的时候都会负债,所以我也可以这样。到现在,我已经旅行了大概40天左右了。目前还在中国,不过中国境内的旅途本来就要占整个旅途长度的三分之一。

Q: 你什么时候准备跨越国境?

A: 我希望在下周的某天吧。

Q: 你从没去过你目前到过的地方,也没有去过接下来要去的地方对吗?这整个行程就像是你把自己扔进了未知的旅途。你知道你最终的目的是要到达那里,但是中间会发生什么却是不可预知的。所以你每天早上起床都是什么感觉?

A: 事实上,有一个目标要比真的实现它更重要。我会计划说:“好的,明天去乌鲁木齐,然后到哈萨克斯坦的边境。然后……”但通常,最后我只会说,“啊,终于到了。他妈的!呼~好吧,所以接下来去哪?”

Q: 所以可能并不像其他人想象得那么诗意和浪漫?对你来说,这趟旅行快变成卡车司机的工作了吗?

A: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说:“你知道吗,人们总是在探险结束之后才会意识到那有多精彩。”

Q: 没错。事实上,也许当时越糟糕,之后回想起来就越有意思。

A: 是的。探险都是在回顾的时候编造出来的,我很清楚这一点。最后的最后,这趟探险对除了我自己以外的人所剩下的,就只有一个我能诉说的故事。当你真的回想一下的时候,会发现那些故事都挺平庸的。但当你是个旁观者时,它们可能会非常诗意,尤其是当你没有经历过那些事的时候,听起来真的会觉得很厉害。但事实上,就只是很多的泥土、灰尘,和汗水……好像连这些都听上去挺诗意的,但是……

Q: 你给这项目起名叫《人民555C》,有什么含义吗?

A: 这名字改了好几次。一开始是叫做“人民共和国摩托车俱乐部”,然后是“人民摩托车俱乐部”(The People’s Scooter Club),现在叫做“人民,和超级摩托车俱乐部”(The people, and Super Scooter Club),还有 “SSC摩托车俱乐部”(SSC Scooter Club)。5C是一种用数字代替形似字母的缩写,为了强调摩托车的部分。也可以解读为“极速摩托车俱乐部”或“超慢摩托车俱乐部”。

Q: 最后你会有一个完成的作品对吗?

A: 是的,最后的作品会是一个叫做《地面速度45000公里每小时》的延时录像。

Q: 你有带什么书在路上读吗?你旅行的时候都听些什么样的音乐?

A: 我听很多硬核音乐,比如,硬核电子乐。我还在读一点马克思的《机器论片段》(The Fragment on Machine)。其中有一部分,他以一种非常具有先见性的方式谈论到了机器。他谈到了“机器决定的人类生活”这一主题。但是那真的挺难懂的,我到现在都还在第一页挣扎……

Q: 所以你会随身带一些具有象征意义和启发性的东西?

A: 我不知道,就好像,我跟自己说:“兄弟,你有这么一段充裕的属于自己的时间,你应该要读一点东西。那些内容本来就是课程里面要求读,但你却还没读的东西。所以也许你应该要读一下。

Q: 你骑车的时候会听音乐吗?

A: 不会。现在我不听了,以前会听。开车的时候风太大了。而且戴着头盔本来就已经和周围环境挺隔绝了,要是再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的话,只会更加隔绝。我会开始注意音乐里的内容,而不是周围景观的变化。

Q: 你在开始旅行之前,都在上海做些什么?

A: 之前在上海的生活挺有意思的,节奏很快。第一个月,我基本上都泡在酒精里了。之后,我开始做些作品。我做了一个雕塑,还策划了一个展览,并进行了一次现场演出。基本上,我就是在城市和城市里的人中间晃荡。奇怪的是,我并没有怎么呆在上海的艺术圈里。

Q: 你在上海呆了多久?对这个城市是什么印象?

A: 我在那呆了有一年半的时间,而且我肯定想要再回去那里。

Q: 为什么?是什么吸引你?上海有哪些有意思的地方?

A: 我很喜欢这个城市总是有人来又有人离开;还有我在那里结交的朋友;公共交通也特别棒。而且如果我能得到一份工作并拿到工作许可的话,很可能会比在德国的工资要高。也许不能说比德国的待遇更好,因为这里的生活成本也更高;除非你能找到一个特别便宜的公寓,并且降低你的生活水准之类的。但我会说,在机会和生活质量方面,绝对比我之前在德国时候住的城市要好多了。而且,德国现在正在经历一场非常非常糟糕的极右政治运动,在那里我感觉不到希望,我真的不想在那里生活。

Q: 你觉得那比中国的社会问题还要糟糕吗?

A: 是的,自从2006年德国赢得了在本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以来,爱国就开始变成了一种正常化的事。越来越多的受极右翼影响的犯罪也随之产生。种族歧视的政客和右翼政治家们正在变得越来越常见,越来越正常化。我不想生活在一个要对“支持到德国申请庇护的难民”而感到抱歉的国家。我不想在那里生活。如果我能选择的话,我想要生活在国外。就目前来看,我不想要再生活在我自己的国家。

Q: 你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有多久了?

A: 事实上,我上次在上海的时候就做了一个和2013年德国的右翼倾向有关的项目。我觉得这种状况真正发生是从德国赢得了世界杯冠军的那个夏天神话开始的。那时候,每个人突然间都好像开始觉得爱国是没有问题的,挥舞国旗也没有问题。但并不是谁都可以被允许挥舞国旗。我听说当德国赢了比赛的时候,有土耳其裔的人在为德国欢呼。然而有警察把他们拉到一边问他们说,“为什么你们在为德国欢呼?你们不是德国人。”他们说:“老兄,我们是在这里出生和长大的。没错,我们有土耳其名字,但是,嘿?!我们可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

现在,本来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可以变成多元文化的德国,但他们却说,“不,不,不不不……”

Q: 你没有看到中国的严酷现实吗?还是因为你在上海的生活圈子让你没有看到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和严酷?

A: 我看到了,我完全看到那些。我学过一点汉学,我很清楚中国的社会主义一直都是非常国家主义版本的社会主义。我也看到这里有很强烈的,对肤色较深的人和不是汉族人的种族歧视。我看到这些,它确实存在,是很残酷和不容易。但是你们没有焚烧难民的房子,你们没有所谓的……烧光……我很清楚。我并不是在美化中国,说它有多好什么的,我看到这些问题。我特别厌恶薪酬的不平衡,我讨厌有一小部分的人口极端富裕——会有人开着保时捷和法拉利到俱乐部门口。当然,如果我到这里开始工作,那也是因为我所来自的地方、因为我的皮肤颜色所带来的优势,这些都很有问题。但是至少在这里,我不会看到有极右翼的人因为我极左的观点而把我揍一顿。

Q: 是不是在中国,在另外一个文化里作为一名游客和外国人旅行,在某种程度上给了人这种自由?那种在自己的国家里没有的自由?也许那并不真的是那个地方的自由,而只是作为旅行者会拥有的空间?

A: 没错,那是作为外来者对一个国家正在发生的现状漠不关己的优越感。如果你没有身处在整个状况里面,当然会有更愉快的经验,而且你可以不用考虑很多严酷的现实。

Kenneth.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