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rt is an independent curatorial art media platform. Publisher of [soft] artist interview magazine.
Erin
年龄: 25
城市: 现居柏林(来自英国)
Q: 你可以自我介绍一下吗?
A: 我叫Erin,我来自英国。我从毕业后搬来柏林到现在已经在这生活了2年半时间了。我做艺术。另外我还有两份兼职的工作。一个是给艺术家管理工作室,另一个是在咖啡馆做烘培师。
Q: 你为什么搬来柏林?
A: 我是和一个朋友一起搬过来的。当我还在上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去伦敦生活对我来说是不现实的,因为生活成本太高了。我在之前的夏天来柏林呆过几个月。所以我跟我的朋友就说,等我们拿到文凭后就搬来柏林。所以我们就来了。
我一开始一点计划儿都没有。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一点方向。后来我在一个画廊做了3个月实习。就是在那段时间,我找到了现在这份给艺术家David工作的活儿。
Q: 你帮艺术家管理工作室都需要做些什么呢?
A: 我主要在帮David做两个大型雕塑。我非常喜欢做雕塑。我觉得这份工作挺不常见的。通常如果你是给艺术家作助理,会需要做很多无聊的运输,组织管理和网络方面的工作。但是给David工作非常棒,因为他会让你真的动手去做。像我现在就在帮他做雕塑,这真的很棒。
他现在在做一些委托创作的公共雕塑和几个其他的项目。然后马上会在卡尔斯鲁厄和纽约做展览。另外还要给艺博会做作品。我也帮他做那些项目的基本工作。
Q: 所以你现在给一个已经比较有名的艺术家工作并且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生活是怎样的?
A: 对,我觉得这方面的帮助对我还是挺大的。我们所在的楼里还有很多其他艺术家。除了David以外,还有另外两个英国艺术家。其中有一位30多岁的女生,还有另外一个男生也是30多岁。另外还有一个男生年纪要稍大些,并且职业生涯也发展地更进一步。所以我可以看到很多不同职业阶段艺术家的状态。
Q: 所以那样的生活是你以后想要的吗?
A: 如果可以的话,我会非常非常开心。
Q: 所以那些艺术家都能靠卖作品为生吗?
A: 是的。只有其中一位还没有,他正要开始去上研究生。他之前也有过一份给其他艺术家当助理的兼职工作。但是其他的人全都能靠卖作品生活。所以能听到关于这些的讨论还挺有意思的。
他们中间有两位艺术家被柏林的同一家画廊代理。其中一位马上会在纽约有一个非常大的个展,所以他混得挺不错的。我有时会跟David说,“Daivd,你是个艺术家哎。你真的成为艺术家了,这太棒了!”他完全不需要另一份兼职的工作。而我在伦敦认识的,也已经很有建树,而且已经被白立方画廊代理了的艺术家却还要做另外的工作,靠在3-4个不同艺术学校教书来勉强度日。要知道白立方已经是伦敦最顶尖的商业画廊之一了。
Q: 除了这里的生活成本相对便宜以外,柏林还有哪些方面和伦敦相比较起来会不同呢?
A: 生活成本的差异造成的影响还挺大的。我从来没真的在伦敦生活过。但是我所认识的在伦敦做艺术的人之所以能这么做都是因为他们有令人难以致信的优越处境。
或者他们有低到非常不正常的房租,要不就是他们的父母给了他们一个公寓,所以他们不需要付房租。或者还有一些其他的办法。比如,你可以从一些帮助艺术家寻找住所的机构那里找到空间。尽管他们的候选名单非常长。另外还有些地方房租非常非常便宜,但是你能拿到的合同却极其不确定你到底能在那里呆多久。基本上那些都是将来不知道哪天就会需要重新整修的大楼。不过我觉得你总是会需要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收入。
Q: 你的父母支持或理解你在这儿做的事吗?
A: 我觉得他们会更希望我有个更加有安全感的未来。我爸并不真的希望我做艺术。尽管他们都很支持我,但是他们更倾向于,“为什么你不找个好工作,生几个孩子然后死去呢?”(笑)他们并没有真的那么说。我还是挺感激他们的。尽管他们很为我担心,但是我在柏林的生活他们在经济方面还是给了我很多帮助。
Q: 你的同学当中有多少毕业后决定要尝试当艺术家的?你刚毕业的时候情况是怎样的?
A: 我们那一届大概有20个人。我觉得班里有一半人都已经没有再做艺术了。而另一半还在做着。其实比例还挺高的。
刚毕业的时候是挺让人兴奋的。那是你第一次开始需要尝试自给自足,面对世界,所以那挺让人振奋但是也挺让人害怕的。我一开始常常退缩。我觉得也许迷失一阵对以后长期来说是有帮助的。我也不确定。但是我感觉年纪越大越不容易继续下去。我也很好奇10年或20年以后我和我的同学们还有多少人仍然在做艺术。
Q: 你会给自己一个截止日期说,“我会再尝试几年,如果那时我的职业艺术生涯还没有起步,那我就去做点别的?
A: 是的。我觉得有截止日期非常重要。比如准备申请研究生的截止日期,想要做展览,获得做展览的经历,以及让人看到你在忙着做事,有个做展览的截止日期什么的都挺有帮助的。
所以我正在申请研究生课程,因为我不想再柏林再呆更久了。我会在这里再最多呆上一年。这是我给柏林的截止日期。
Q: 为什么你想要离开柏林?
A: 我觉得柏林是一个非常适合刚毕业之后过来呆一阵的城市。它给了我思考到底要做什么的机会。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很慢。连街道都要宽阔些。有很多空间留给人去思考。我觉得这对我帮助很大。
但是我有点担心如果我想要让我的艺术生涯真的发生,那我得要换到一个更具挑战性,节奏更快的地方。我不想在这里做职业艺术家。对我来说,柏林是关于呼吸的时间,在工作室里做作品,遇见其他人,以及尝试各种事情。
Q: 所以你觉得回学校念研究生会对你的艺术生涯有帮助?
A: 是的。我觉得是这样。应该是这样。在那之后,如果我研究生毕业了艺术方面还是没有什么起色,那时候我就该开始恐慌了。
Q: 是不是这年头如果要做个“真正的艺术家”,就必须要拿到研究生文凭?
A: 不,这不是真的。不一定要这样。也许你根本不需要。如果你已经有广泛的人脉。或是如果你已经发展地不错,那你会被注意到的。而我觉得研究生学位可以为你提供这些条件。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是非常好的可以让你专注于自己的作品的时间,你还会有使用各种器材的机会。这样的环境可以为你打开很多可能性。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以及获得反馈。而且这会是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
Q: 一周里面你有几天会来工作室工作?又有几天需要用来做挣钱的工作?
A: 我一周会有4天时间用来做自己的作品。然后有3个下午给艺术家David工作,另外一天在咖啡馆上早班。我觉得有时候做些和艺术完全无关的事情也挺好的。我帮David做这两个雕塑已经有两年了,而我们才完成了大概三分之一的进度。能以这么慢的速度来边想边做事非常好。但是去咖啡馆一会儿就做完一个蛋糕,然后再接着做另一个。那也挺让人有满足感的。
Q: 所以你喜欢这样的平衡?
A: 目前我喜欢这样的平衡,没错。尽管我的朋友们劝我辞掉咖啡馆的工作,说那是浪费时间。我已经减少我的工作时间到一周只去一天了。对我来说这没有问题。虽然每次去完烘培店后,我都以为可以过来工作室再工作一会儿。但是每次都没有做到。我总是不在状态。
Q: 你能靠你的兼职工作负担每个月在这里的生活开销吗?
A: 是的。我的两份兼职工作能给我大概1100欧的收入。我同时也总还做些其他乱七八糟的活儿。比如我给小朋友上艺术课。我还给Neukölln当地的咖啡店做蛋糕。所以如果你想要多挣钱的话,你是可以做那些的。那也已经足够我生活了。另外我爸也会再给我些钱。但是我准备把那些钱存起来留着明年上研究生时用。
Q: 现在柏林的最基本生活成本是多少?
A: 目前,我觉得你每个月有1000欧就可以生活地很舒服。比如我每个月付170欧来租工作室。我的公寓是每个月大约380欧。所以房租一共加起来需要大概600欧。你可以每周再留100欧用于食物和外出。
Q: 我猜一方面柏林有这么多艺术家和创意人士在这里生活是好事,因为你真的会有社群感。但是会不会这样也会让你觉得自己不够特别,因为你只是这么多人中的又一个?
A: 是的。肯定有这方面因素。但是好在我并不太经常明显感觉到这一点。也许因为我去的那些开幕式大都是外国人的群体。我总是看到同样的那几张面孔。只有当我踏出这个小圈子的时候才会突然觉得“哦,我的天哪!”
柏林有个学校叫UDK(柏林艺术大学)。他们每年都有一个超级大的派对。 我上次去的时候有过非常奇怪的感觉。当时有成百上千的年轻又长得好看的文艺青年和创意人士。成千上万!那么多人。我就在想,他们都是谁啊?我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些人。太让人受不了了。我不得不坐下。
我觉得不管是在柏林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存在着不同的封闭的艺术小圈子。比如,我会去参加的那些开幕式就很少会听到有人说德语。我只听到美国口音和加拿大口音的英语。我就在想,传说中的德国艺术圈到底在哪呢?我的朋友跟我说这里的德国艺术家因为这些外国艺术家的社群而觉得挺受伤害的。因为这些美国和加拿大的艺术家们拿了几年的签证,带着要充分利用一切社交资源和做艺术项目的决心来到这里。而他们所做的经常被很多媒体杂志报道。而德国艺术家的社群,那就好像是另一个世界。因为有太多人从美国和加拿大成群结伴地涌来这里,他们在这里形成了自己隔离的小圈子。还挺奇怪的。
Q: 你为什么觉得想要做艺术家?
A: 我在英国南部一个保守的小镇长大。所以很容易当你听到关于 SOHO和80年代伦敦的故事的时候会很激动。同性恋和异性恋混杂在一起,没有性别和阶级的存在,穷人和贵族混杂在一起等等,完全取决于你到底有什么要说的。这样魔幻的波西米亚式想法非常吸引人和具有诱惑性。
我来自一个非常保守的小镇。但我想要和疯狂的人在一起。我想身边都是思考问题的人。所以那是艺术最初吸引我的原因。我觉得自己像个外来者。想象着有这么一个地方我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做我想做的人。所有类似这样的美妙的想法。
还有可能因为在我高中的时候,我觉得聪明不是一件很酷的事,而对画画在行却似乎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当你还很年轻的时候是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影响的。再加上我也很喜欢做东西。我觉得它非常难但是又非常令人兴奋。让人充满了动力。
后来我上了艺术学校,那时我还完全没有艺术和艺术史的任何概念。即使是现在我也还有很多关于文化,理论和相关方面的知识空缺。我觉得你越是沿着这个方向走得越远,就会越清楚艺术到底是什么。
Q: 你现在对艺术有更清晰的想法了吗?它还是像你一开始想象的那样波西米亚吗?
A: 在很多方面,我想现实都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的。在搬来柏林之前,我没有很常去开幕式。而在开幕式的时候,你会看到有些人在那类社交环境中非常在行,如鱼得水,非常专业,他们具有这种社交能力。而那似乎是很重要的。但那是关于艺术家,我真的没想到过需要去做的部分。我觉得也许我并不需要去担心这些社交权力游戏。但是我猜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了这件事的存在。
Q: 似乎今天要做一名职业艺术家,仅仅做好的作品还不够,你需要了解艺术史,艺术理论,要足够聪明并且能谈论自己的作品,还要有管理工作室的技巧和社交的能力。
A: 我并不觉得你一定这么做,你也可以就只是一个人做作品,直到你死了才会被人发现。或者变成外围艺术家。 但即使是这样你也需要收入来生活呀。我相信大多数的艺术家训练出那些生意的技能只是为了获得更好地通过他们的作品来挣钱的机会。最终,他们只是想花更多时间在工作室里创作。所以我不会说那样不好。只是有时候真的很烦看到有些艺术家或是和艺术相关的人士,他们似乎只是把攀爬社会等级当作动力,通过和对的人一起嗑药来上位。那样也许短期会奏效吧。
我觉得长期来看,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似乎确实需要有些生意方面的技能。问题只是在于,当艺术家这方面的技能越来越好的时候,很多创作的精力却被消耗了。对我来说,我现在尽量不太去考虑这些问题。我就是需要花更多时间在工作室里做作品。
Q: 但是如果你只是在工作室里做你的艺术,却没人知道你的作品怎么办?
A: 我是说,你当然可以只是在工作室里呆着,然后也许某个策展人的车坏了,然后他们不得不来敲你的门,因为周围就没有别的人了可以帮忙了。(笑)但是我不想要那样。我并不真的想要通过和重要的人做朋友来推进我的事业。我想要和其他人,其他艺术家,就像现在我们这样地聊天,并努力地去尝试做艺术。那就够理想的了。
2015年8月20日, 采访于柏林,Neuköl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