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创业家精神 (Pop Up Event #2)
#Pop Up Event是由OpenArt发起的一系列线下活动,它们联络不同的实践者,并在不同的空间中发生,如同一场游击。
本期活动主题为-“艺术与创业家精神”
在近些年国内当代艺术圈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以创业者和企业家姿态进行艺术创作实践的艺术家。艺术与商业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一以往艺术家们需要避讳的话题,眼下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无需排斥而且受到包括艺术家群体在内的艺术行业参与者们坦然拥抱与庆贺的双赢局面。这一变化是如何悄然发生的?
“艺术家作为创业家/企业家”是当代艺术在今天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吗?“艺术家作为创业家/企业家”是历史的实践吗?这一现状和近几年在资本集中的国内一线城市中出现的热火朝天的创业投资文化现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共同点吗?
“艺术家作为创业家/企业家”式的创作态度和艺术氛围对于艺术家的创作会有怎样的影响?商业式的创新和竞争被引入到艺术领域会产生更好的艺术吗?
该话题的发起来源于由OpenArt出版的独立艺术访谈杂志[soft]第三期中与访谈对象王懿泉的一段对话。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对“艺术家作为企业家”的现象进行讨论,引起大家对国内艺术现状的探讨和思考。
时间
2017年4月1日,周六晚7点半-9点
地点
補時 Cafe & Lounge,上海市静安区常德路888号地下室近昌平路
当天讨论的问题有:
1. 当我们说“Artist as Entrepreneur”的时候,我们具体指的是什么。艺术家作为企业家是历史的实践吗?这个概念新吗?以前的艺术家是这样创作的吗?今天的企业家艺术家和以前操作方式有什么不同?
2. 眼下有哪些创业艺术家的例子?艺术家作为企业家的源起?这种类型的艺术实践有哪些特点?和其他类型的艺术家创作有何区别?
3.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创业家和艺术家的共同点?这一类型人的性格特点?在今天只有特定性格类型的艺术家才能成功吗?
4. 只要涉及了经济和商品交易就无法逃脱经济的规律吗?艺术商品,艺术品和其他类型的商品真的有本质区别吗?
5. 创业家最终想要什么?艺术家最终想要什么?
6. 初创公司发展的过程-天使投资,A轮B轮,融资上市和艺术家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阶到更成熟更大的画廊并进入艺术史的相似之处?
7. Community社群:联合办公空间,创业者们为什么需要和其他创业者一起?和艺术家聚集在一起的工作室区的相似之处?精神上的需要和在一起的实际好处?
8. 企业家赞助扶持艺术最终是为了获得好声誉从而获得好生意提高竞争能力吗?
9. 显然企业或者说资本和艺术的关系是有很多可能的,复杂又常常交织在一起。我们到底在哪个层面上进行讨论,我们有可能把它们区分开分别讨论么?
结束问题:
艺术和商业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并且越来越同化和联合。但这是我们想要的艺术吗?这是我们想要艺术做的吗?我们真的要接受艺术家和企业家没有区别吗?失去了精神内核的商业艺术/生意艺术能带来好作品吗?
除了认为艺术家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和达尔文式的物竞天择,艺术家有能力扭转被动的局面吗?艺术家有能力比创业家更有创意吗?
在目前的艺术生态系统中,有什么是缺失的?